行業新聞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行業新聞
澳稀土礦商萊納斯挑戰中國的稀土市場支配地位
發布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3-04-28 09:35:48 瀏覽次數:2480
稀土礦商萊納斯(Lynas Corp.)似乎即將取得突破。經過多年的政府審查和法律訴訟之后,這家總部位于澳大利亞的礦業公司終于在其位于馬來西亞東部彭亨州充滿爭議的新提煉廠生產出了稀土。
萊納斯的崛起,最終或將對中國的市場支配地位構成挑戰。稀土應用于智能手機、風力渦輪機等各種科技行業,目前全世界九成以上的供應都來自中國。
萊納斯執行董事長尼克·科蒂斯在萊納斯離它所期待的拐點日益臨近之際,任職已達12年的執行董事長尼克?科蒂斯(Nick Curtis)上月宣布,他將把帥印交給首席運營長埃里克?諾伊雷茲(Eric Noyrez)。科蒂斯將以非執行董事長的身份留在董事會,并表示他將負責推行萊納斯的長遠戰略。
科蒂斯說,萊納斯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向投資者證明它可以通過新提煉廠實現穩定而可靠的供應。這座工廠最多有望處理全球稀土年產量的五分之一,從而使萊納斯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供應商之一。
科蒂斯前不久在悉尼的萊納斯辦公室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談到了行業的前景,以及萊納斯如何應對它在馬來西亞遇到的諸多障礙。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訪談節錄:
《華爾街日報》:你們在馬來西亞遭遇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科蒂斯:主要是媒體對我們所做事情的評論。有一個很有實力的團體,它可以動用社交媒體來質疑和挑戰,并且可以在不負明確責任的情況下質疑(當然我覺得這沒什么問題)。對這一風險我們此前考量得不夠深入。但我覺得從更寬泛的意義上講,或許全世界都存在同樣的情況,即人們挑戰權威,質疑監管機構是不是真的在代表你的利益,并對財團及其意圖保持高度懷疑。
《華爾街日報》:提煉廠曾經遭遇法律訴訟,這對于項目的開工造成了多大的牽制?
科蒂斯:我要說的是,這對于公司所有人來說是一種情感上的牽制。我們不想因為錯誤的原因而成為別人的靶子,就好像我們是馬來西亞社會的某種賤民一樣。圍繞這個項目的喧囂,一度達到我們馬來西亞團隊穿著萊納斯工作服上街不可能不被一些人品頭論足的程度。不過現在已經完全平息下來了。
《華爾街日報》:你們的提煉廠是多年來在中國以外新建的第一個稀土提煉廠。你是否覺得你們是因為這個原因遭到了比正常情況下更多的質疑?
科蒂斯:我覺得是項目的開花結果正好碰上了稀土突然成為熱門話題的當口。稀土話題幾乎成為擔憂中國支配地位的情緒的代表性問題,從而把項目推到了聚光燈下。
《華爾街日報》:關于萊納斯將如何處理加工廠廢料的問題,近幾個月曾有過一些爭議。你們在這方面有沒有清晰的策略?
科蒂斯:我們相信,由于廢物中固體殘渣的某些屬性,我們將可以把它變成一種有用的產品,用于路基集料或其他重工行業。我們現在終于生產出了這方面的一些實用產品,目前正在測試,看這些產品是否適合拿去銷售。
《華爾街日報》:2011年稀土價格飆升主要是中國收緊出口指標造成的。你們是否擔心這樣的情況還會再次上演?
科蒂斯:中國當年采取那些措施之后,部分買家可以說是產生了恐慌情緒,然后出現了大規模的、幾乎不考慮價格的囤貨現象。
但我們希望人們把萊納斯當作一個可用于即時庫存管理的地方,而不需要依賴于那種周期性起落的思維定勢,在限售預期上升的時候恐慌性地買入。
《華爾街日報》:某些稀土的價格已經下降,較其峰值最大降幅達90%。是不是需要有價格的上漲才能鼓勵新的供應形成?
科蒂斯:我覺得我們不需要鼓勵新的供應形成。我認為問題在于現有供應,特別是中國的供應。中國需要用更高的環境標準和更高的行業標準去整頓它的很多稀土工廠。這恐怕就需要價格略微上升。
《華爾街日報》:現在稀土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科蒂斯:稀土需要遠離頭版報道,成為一種單純的人們可以依賴的工業產品。制造商越是覺得稀土供應鏈非常可靠,他們就越是會利用稀土開發應用產品,那么市場的增長也就越快。
《華爾街日報》:你們在馬來西亞遭遇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科蒂斯:主要是媒體對我們所做事情的評論。有一個很有實力的團體,它可以動用社交媒體來質疑和挑戰,并且可以在不負明確責任的情況下質疑(當然我覺得這沒什么問題)。對這一風險我們此前考量得不夠深入。但我覺得從更寬泛的意義上講,或許全世界都存在同樣的情況,即人們挑戰權威,質疑監管機構是不是真的在代表你的利益,并對財團及其意圖保持高度懷疑。
《華爾街日報》:提煉廠曾經遭遇法律訴訟,這對于項目的開工造成了多大的牽制?
科蒂斯:我要說的是,這對于公司所有人來說是一種情感上的牽制。我們不想因為錯誤的原因而成為別人的靶子,就好像我們是馬來西亞社會的某種賤民一樣。圍繞這個項目的喧囂,一度達到我們馬來西亞團隊穿著萊納斯工作服上街不可能不被一些人品頭論足的程度。不過現在已經完全平息下來了。
《華爾街日報》:你們的提煉廠是多年來在中國以外新建的第一個稀土提煉廠。你是否覺得你們是因為這個原因遭到了比正常情況下更多的質疑?
科蒂斯:我覺得是項目的開花結果正好碰上了稀土突然成為熱門話題的當口。稀土話題幾乎成為擔憂中國支配地位的情緒的代表性問題,從而把項目推到了聚光燈下。
《華爾街日報》:關于萊納斯將如何處理加工廠廢料的問題,近幾個月曾有過一些爭議。你們在這方面有沒有清晰的策略?
科蒂斯:我們相信,由于廢物中固體殘渣的某些屬性,我們將可以把它變成一種有用的產品,用于路基集料或其他重工行業。我們現在終于生產出了這方面的一些實用產品,目前正在測試,看這些產品是否適合拿去銷售。
《華爾街日報》:2011年稀土價格飆升主要是中國收緊出口指標造成的。你們是否擔心這樣的情況還會再次上演?
科蒂斯:中國當年采取那些措施之后,部分買家可以說是產生了恐慌情緒,然后出現了大規模的、幾乎不考慮價格的囤貨現象。
但我們希望人們把萊納斯當作一個可用于即時庫存管理的地方,而不需要依賴于那種周期性起落的思維定勢,在限售預期上升的時候恐慌性地買入。
《華爾街日報》:某些稀土的價格已經下降,較其峰值最大降幅達90%。是不是需要有價格的上漲才能鼓勵新的供應形成?
科蒂斯:我覺得我們不需要鼓勵新的供應形成。我認為問題在于現有供應,特別是中國的供應。中國需要用更高的環境標準和更高的行業標準去整頓它的很多稀土工廠。這恐怕就需要價格略微上升。
《華爾街日報》:現在稀土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科蒂斯:稀土需要遠離頭版報道,成為一種單純的人們可以依賴的工業產品。制造商越是覺得稀土供應鏈非常可靠,他們就越是會利用稀土開發應用產品,那么市場的增長也就越快。
下一篇:化工行業轉型取得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