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新能源產業乃至國內工業發展的基礎,而有色金屬則是新能源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硅、鈷、鋰、銦、鍺、鎵、硒、碲、鋯、鉿等稀有金屬,都是支撐新能源發展不可缺少的功能材料。在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拉動下,我國新能源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競爭實力顯著提升,中國也已經成為世界新能源材料的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2015年,我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產量達到16.9萬噸,占全球產量48%左右,消費量超過25萬噸,占全球的80%以上;電池級碳酸鋰消費量達4萬噸,同比增長27%;鋰電池關鍵材料鈷的產量達到5.4萬噸,同比增長25%,消費量4.5萬噸,同比增長15.6%;光伏材料鎵、鍺、碲的產量分別為400噸、120噸、300噸,均占全球總量50%以上;核電材料鋯、鉿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
(一)言之有“鋰”
日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第二屆第一次理事會信息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鋰產業發展以增強資源保障能力為目標,以技術改造為支撐,培育自主知識品牌和技術,滿足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需求。首先要補技術創新短板。雖然當前我國鋰產業發展形勢良好,但不能沾沾自喜,要形成產-學-研-用的良好環境,協同成立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和實驗室,支持骨干企業創建國家級平臺,爭取政策支持,靠創新謀發展。其次要增加資源保障能力。要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在國外資源富集的國家和地區建設海外資源基地,在國內加快四川、青海、江西等資源基地建設,合理開發、高效利用鋰資源。第三要加快培育優勢企業。目前我國鋰企業的國際競爭實力不足,要強強聯合,通過兼并重組等措施,培育龍頭企業。第四要推動產業規范發展。鋰產業發展需要資源、技術、資金、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要完善市場準入機制,不能盲目跟風,造成產能過剩。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在“鋰產業發展論壇”上發布數據顯示, 目前中國鋰資源開發情況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國內已建成了多條鹵水提鋰生產線。2015年,西藏和青海原有提鋰生產線不斷完善工藝,提高碳酸鋰精礦或工業碳酸鋰產量,新建的生產線也陸續投入試生產。扎布耶一期項目基本達產,碳酸鋰精礦產量創歷史新高,現正積極推進二期項目建設,開展項目的工藝優化和相關參數穩定性試驗工作。福建眾和股份有限公司金鑫礦業85萬噸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更好更快發揮礦山效益,公司擬投資建設金鑫礦業鋰輝石礦160萬噸/年采選工程擴建項目,項目建設投產后金鑫礦業年采選鋰輝石礦規模達到160萬噸。融捷股份有限公司的康定呷基卡鋰輝石礦105萬噸/年采選技改項目建設方案獲得四川省甘孜州政府批復。西藏城投子公司西藏國能礦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開發兩湖資源,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完成了工藝優化研究并實現了規模化量產。青海博華鋰業有限公司引進國內稀土行業離心萃取分離技術,成功提取了大柴旦鹽湖的鋰資源。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對寧都鋰輝石礦進行改擴建,主要工程基本完工,2016年一季度可投入生產。廣昌萬鑫礦業有限公司西港鋰輝石礦已建成年產2萬噸鋰輝石精礦生產線,目前已投入生產。江西宜春鉭鈮礦、江特電機新坊鉭鈮礦、江西旭鋰礦業有限公司等鋰云母精礦產量總產量超過20萬噸。
從市場走勢方面來看,碳酸鋰、氫氧化鋰、金屬鋰的生產情況在2015年產量分別為4.2萬噸、2.2萬噸、2680噸,與2014年相比較略有增長。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情況是鈷酸鋰、鎳鈷錳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在2015年產量分別為5.2萬噸(22家)、5.6萬噸(40家)、2.1萬噸(24家)、3.8萬噸(20家)。2015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產量達到100.75GWh,同比增39%。中國產量為47.13GWh,占全球的46.78%。從市場價格方面來統計分析,2015年初,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每噸為4.3萬元,年底價格為每噸12.9萬元,比年初上漲200%。工業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的價格走勢略同。工業碳酸鋰年初的價格為每噸3.8萬元,年底為每噸10.4萬元;氫氧化鋰年初的價格為每噸4.2萬元,年底為每噸10.6萬元。兩者與電池級碳酸鋰的價差拉大到每噸2萬元以上。2015年,鈷酸鋰和鎳鈷錳酸鋰(523型)價格走勢較為平穩。2015年上半年,碳酸鋰的價格上漲,四氧化三鈷和鎳鹽的價格略有下降,2015年6月中旬后,四氧化三鈷和鎳鹽價格大幅下降,碳酸鋰價格與二季度價格基本持平,所以鈷酸鋰和鎳鈷錳酸鋰的價格略有降低。2015年10月底,受碳酸鋰價格大幅上升后,鈷酸鋰和鎳鈷錳酸鋰價格也出現上漲,并分別以每噸18萬元和13.6萬元的全年最高價格報收。
在后市展望方面,根據咨詢研究機構“安泰科”的信息報告顯示,短期來看,新能源汽車需求爆發,行業面臨供應緊張。通過多年的投資與建設,國內鹵水資源以及云母資源的開發逐步形成規模,未來兩到三年成為產能集中釋放階段,國內碳酸鋰價格將回歸合理區間,并保持穩定。預計2016年電池級碳酸鋰年均價格在6.5萬元/噸,同比上漲14.6%。長期來看,預計2020年傳統領域鋰的需求增速在3.5%左右,消費電子領域的年均復合增長在10%左右,包括儲能和鋰合金在內的新興應用領域的復合增速在35%(2015年~2020年),包括電動自行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交通行業對鋰的需求年均復合增長在35%左右。總體來看,未來鋰的需求將保持8%~10%的年均復合增長。但是,我國鋰礦資源豐富,產能及供應能力提升幅度將加大,供應偏緊的格局將迅速緩解,短期兩三年內供需應基本保持平衡。然而,考慮到 2025年前中國對鋰需求量5%的年均增幅,預計2020年后鋰資源供需形勢還將逐漸趨緊。